传统手工艺品“蓑衣”和“斗笠”:在文人墨客笔下的“意境”之美

发布日期:2024-09-19 24:21

来源类型:豆果美食 | 作者:孙若飞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2024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大全】【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彩今期一肖一码】【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新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

文/忞白

导语:

在武侠影视剧中,有些场面像极了李白《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即视感。出场时孤身一人,站在风雨之中,面对众多敌人不动声色,分分钟便能击败对手,扬长而去。虽然李白的这几句诗中并没有提到“蓑衣”“斗笠”,但是在影视剧中往往就是这两种搭配,为这些侠客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侠客

“蓑衣”“斗笠”都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具体的起始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在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进行了解。在《诗经》小雅的“无羊”中有这样一句诗歌“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意思是说“你的牧人回来了,身上披着蓑衣,头上戴着斗笠,还有随身的干粮袋”。所以根据《诗经》的发展史来算,“蓑衣”“斗笠”早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出现并且使用。

山水田园牧牛图

从《诗经》中的这一部分就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品“蓑衣”“斗笠”已经传承千年,足以证明我们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现在它们已经成为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品“蓑衣”

“蓑衣”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很少有人穿,但是在影视剧中或舞台上经常能看到演员们会有这样的装扮。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蓑衣”作为古代遮阳挡雨的传统服饰,慢慢脱离了我们的使用范围,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防雨性能较好的雨衣、雨披、雨伞。

蓑衣

“蓑衣”一般为蓑草(也就是龙须草)编织而成,还有些会用棕毛来制作,其目的都是为了遮阳挡雨,关于它的制作材料有以下两种说法:

  • 莎(suō)草

宋代·罗愿的《尔雅翼》中记载:“莎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衣。”

陆玑所撰写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旧说夫须,莎草也,可为蓑笠。”

在这两段文献中可以看到,其原材料为莎(suō)草,用莎(suō)草制作的衣服可以进行防雨,也就是当时的“蓑衣”

  • 蒲葵

在《通志》中记载:“新会蒲葵,其本作扇,其末作蓑笠、蕈席。又有一种油葵,出阳江恩平,性柔,止可作蓑笠。”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记载:“按粤俗,以葵衣御雨。”

除了莎(suō)草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蒲葵,我们很熟悉的蒲扇就是用蒲葵做成,这也是“蓑衣”的原材料,所以用蒲葵制成的“蓑衣”又称之为“葵衣”

水面上撒网的渔民

虽然原材料与叫法有所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遮阳挡雨,并且都属于“蓑衣”的别名。 “蓑衣”一般制成两件套,上半部分像是斗篷一样,下半部分看上去像裙子。劳动人民非常喜欢,因为在劳作的时候穿着它,可以腾出双手进行工作,非常便捷。

除了以上文献中的名称,还有在郝懿行的《证俗文》中“案袯襫,农家以御雨,即今蓑衣”。所以说“蓑衣”又叫“袯襫(bó shì)”

《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中这样写:“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 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

根据管仲这段“身衣袯襫(bó shì),沾体涂足,暴其发肤”话中能看出农民在干活期间尽管身上穿着“蓑衣”,还是满身泥土,暴晒皮肤,防护效果在当时并不理想。

传统手工艺品蓑衣制作

“蓑衣”这件传统服饰,虽然现在被其它雨具所取代,但还有一些传统的手艺人在编织着“蓑衣”,并且“编织蓑衣”在淄博市临淄区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有了“蓑衣”那就一定要搭配“斗笠”穿戴,这样会有一种更“时尚”并且神秘的即视感。

手工艺品“斗笠”

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簦(dēng)”字,是竹篾所编成有盖有柄的遮阳挡雨的器具。并且在《篇海》中“簦、笠,以竹为之。无柄曰笠,有柄曰簦”,也就是说有盖有柄的称之为“簦(dēng)”,类似于雨伞的存在,有盖无柄的称之为“笠”“笠”又叫“笠帽”,因为表面像“斗”,所以后人俗称“斗笠”

斗笠

相比较“蓑衣”“斗笠”在我的生活中就有体现,挂在家中增添了传统文化的气息,但其主要目的是伴随我多年的舞台道具。若是像古人一样为了遮阳挡雨戴着它出门,或许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不过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是可以戴着它出去感受生活的。

在湖南省嘉禾县山田村李氏旧族谱中记载,早在元朝时期,他们的先祖应森公就集纳各地笠帽,以竹篾与箬竹叶为材质织制成箬笠,因笠顶尖,形如斗,而用名“斗笠”。

后来延续到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斗笠”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出现了向外销售的形式。在清朝顺治皇帝时期,“斗笠”也很畅销,不过后来有很多传承人在清朝政府的施压下,“斗笠”渐渐的消失了一段时间。

斗笠

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斗笠”又渐渐的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且又一次的向外展开销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斗笠”制作的高涨时期,为了供给到各个地区所有需要的人,很多传承者都参与到制作“斗笠”当中。

不过还是如“蓑衣”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产农业”渐渐转型,有些农民从“手工农业”转到了“耕种农田”,“斗笠”如同“蓑衣”一样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虽然现在的人对于“斗笠”的需求度并不高,不过“斗笠”的传统手艺并没有消失。

我们国家的“中方斗笠”在2006年,列入湖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还有“红军斗笠”在2012年,被列为江西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苗族的“马尾斗笠”制作技艺被列为贵州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蓑衣、斗笠、草鞋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正是延续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无论是“斗笠”还是“蓑衣”,作为我国遮阳挡雨器具的源头,足以成为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我们可以在古代人民的身上了解到“斗笠”“蓑衣”的款式,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我们还能了解到属于它们的“意境”之美。

“蓑衣”和“斗笠”在文人墨客笔下的“意境”

开篇讲到《诗歌》中的“何蓑何笠”,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当时民间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代表的是劳动人民在工作中必要的服饰。

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蓑衣”“斗笠”就有了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境”之美,成为了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知道苏轼经历了多次的贬谪之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作了这首词。而且这首词正是表达了他遭遇人生的低谷,在逆境之中面对生活依然乐观豁达的一面。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我们赏析这首词的时候,不难发现他是在雨天的一种情感抒发。“竹杖”“芒鞋”还有“蓑(蓑衣)”都是一种物件,苏轼正是借用这些物件来表达自己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竹杖芒鞋”可谁又怕呢?穿着一身“蓑衣”在尘世的烟雨之中还是可以逍遥自在。对从前的释怀,以及对当下的享受,在苏轼的这句词中用“蓑衣”很好的体现。

接着再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江雪》,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并且被蘅塘退士录入到《唐诗三百首》中: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作诗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仔细读完这首诗会发现,四句诗的头一个字分别为“千”、“万”、“孤”、“独”,虽然连起来并不是完整的成语,但是足以看出他想要表达的含义。为什么柳宗元要写这样一首孤寂的诗呢?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他被贬永州之后所写,这一点和苏轼的经历很像,部分古代诗人的一生多为曲折,在仕途之路并不得意。虽然这首诗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很像,但柳宗元所表达的“意境”与苏轼的截然相反。柳宗元赋予“孤舟蓑笠翁”中的情感,让“蓑衣”“斗笠”变成了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感受。

让文人墨客写在笔下的“蓑衣”“斗笠”有很多,也许是他们的才华赋予“诗词”的魅力,让“蓑衣”“斗笠”这两件遮阳挡雨的物件有了不一样的“意境”感受。

结语:

关于“蓑衣”“斗笠”的延续,是因为有老一辈的手工艺术家不放弃的传承精神,从而使它们成为了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现在“手工”被“机器”所替代,但是“传统手工艺”仍然延续了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

“蓑衣”“斗笠”在古人的心中有隐士的寓意,比如渔夫的形象。在南唐后主李煜《渔父》中写道:“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这句话中虽然没有“蓑”“笠”的体现,但能感受到渔夫那种隐士的形象。

传统手工艺品蓑衣制作

古有“蓑衣”“斗笠”,若想回顾古人穿戴它们的形象,可以学习古代的“诗词”,从中感受文人墨客赋予它们的“意境”之美。

有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和那些为了中华传统文化延续的传承者,才让这些“文化遗产”不曾被我们遗忘,不曾丢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欢迎大家关注忞白:愿君来此观文史,不虚此行不负时,与君谈论文章事,聊遍所闻和所知。

#一起来做传承人#

汤兰花:

2秒前:”这句话中虽然没有“蓑”和“笠”的体现,但能感受到渔夫那种隐士的形象。

Thoren:

7秒前:柳宗元赋予“孤舟蓑笠翁”中的情感,让“蓑衣”和“斗笠”变成了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感受。

姜妍:

2秒前:侠客“蓑衣”和“斗笠”都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具体的起始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在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进行了解。

Castro:

5秒前:虽然李白的这几句诗中并没有提到“蓑衣”和“斗笠”,但是在影视剧中往往就是这两种搭配,为这些侠客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