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小时“心理芭蕾”演绎80万字《卡拉马佐夫兄弟》,领悟名著灼烧内心并没有那么难

发布日期:2024-09-19 16:24

来源类型:杭州网 | 作者:马龙·白兰度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4949con澳门彩资料123656】【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马报2024澳门】【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2024年香港结果查询】

一个文学爱好者,天然会拒绝那种十分钟速读一部名著的形式,因为这类形式完全消解了文学名著内在的复杂性。但对于文学改编的戏剧作品而言,在若干小时内极致呈现一部名著的精髓,却并非不可能。

■ 译林版、上海译文版

还记得自己是如何阅读60万字的托尔斯泰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80万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曾经阅读感受到的震撼,如今有了机会在舞台上再次得到放大乃至绵延不息。9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19/20季的演出季拉开序幕,作为一整个年度的开幕盛典,艾夫曼芭蕾舞团众望所归,两年后再次为东艺演出季献上开幕巨作《安娜卡列尼娜》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早从上世纪70年代起,艾夫曼就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编舞方向,探索新的流派,而古典文学人物身上激烈的矛盾冲突与复杂心理深深吸引着他,艾夫曼从这些生动而激烈的形象上汲取灵感,不断创造出《第十二夜》《红色吉赛尔》《唐璜与莫里哀》《罗丹》等新的艺术造诣。“我的作品挑选的都是戏剧或是现实生活中有故事,有争议,有矛盾的人物,如柴可夫斯基、唐璜、堂吉诃德等,这些故事容易引起共鸣,让观众从剧中人物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

《安娜·卡列尼娜》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在艾夫曼心中也一直占有着重要地位——

“在那么多心理学研究中,我还是找不到像托尔斯泰小说这般的深度和强度,《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角性格的悲剧性,那种在理智与情感、责任与激情、良知与欲望间的挣扎,以及灵魂中黑暗与毁灭性的一面,是让我深感兴趣的地方。”

“《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舞剧继续和发展了心理芭蕾艺术,并努力完成另一个同样复杂的任务,即创造一部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探索相同的、拷问劣根性遗传和破坏性情感的舞台艺术。总体上说,我拒绝将所有小说中的故事线搬上舞台,集中将目光放在通过角色之间的争斗,创造出穿透灵魂的舞台作品。”

对于爱好舞蹈演出的观众来说,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夫曼芭蕾舞团,并非一个陌生的名字,既因为他们造访过中国,也因为他们获得过俄罗斯演出界的最高荣誉“国家艺术团”。获此殊荣的,除了艾夫曼芭蕾舞团以外,还有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和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因此这三个团体,又有俄罗斯芭蕾舞界“三大马车”的说法。

出生于1946年的编舞家艾夫曼,如今已年逾古稀,他于1977年创立自己的舞团,当时还叫“列宁格勒新芭蕾舞团”,从此之后,他便开始对“心理芭蕾”进行漫长钻研。艾夫曼如今在芭蕾舞界依旧活跃,只不过近些年来,他的重点从创作转向教育。此次来沪演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首演于2013年,是舞团较为年轻的作品,而另外一部《安娜·卡列尼娜》并非首次来华,因此对于许多中国观众来说,这部作品是初识艾夫曼芭蕾舞团的窗口。

比起传统的古典芭蕾,心理芭蕾重人物内心、轻外部叙事,对舞者的技巧也没有过于严苛的要求。为了强调人物的心理冲突和关系制衡,演出常常被大篇幅的独舞和双人舞所占据,群舞基本只为说明场景,因此简化原著的人物关系,似乎成了必要的策略。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安娜·卡列尼娜》无疑是群像描写,人物繁多且关系错综复杂,主要角色都有详实的肖像描写。小说的开头以安娜的哥哥奥勃朗斯基为核心,进而围绕着他,引出相关其他人物的悉数登场,通过对不同家庭的描摹,诠释全书开篇的那句至理名言“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 《安娜·卡列尼娜》现场照,图 / 东方艺术中心

艾夫曼的芭蕾舞则将重点放在安娜及其丈夫卡列宁、情人渥伦斯基的三角恋爱上,将奥勃朗斯基、列文、吉提等小说里的重要角色一并删除。在对《安娜·卡列尼娜》的各版本改编演出中,这样的策略并不新鲜,但不同于马林斯基的版本还保留了安娜的亮相及安娜与渥伦斯基一见钟情的场面,艾夫曼的版本,以安娜安抚年幼的儿子拉开演出序幕,紧接着下一幕的上流舞会中,安娜就已经和渥伦斯基爱得难舍难分。可见艾夫曼为了牢固地奠定人物关系,甚至直接省略两人相识的过程,从故事的一开始,他们就已经是露水情缘里的苦命鸳鸯,等待他们的注定是悲剧。

这样的改编,对于完全不了解原著的观众来说,门槛实在有点高。好在艾夫曼对于原著的删减足够大刀阔斧,只保留三个核心人物,要弄懂他们的关系也不难,只是人物的情感铺垫实在太过绵延,非常考验观众耐心——短暂离别后的渥伦斯基和安娜在舞台两侧辗转难眠,各自用独舞来表达内心的折磨;当安娜穿着晚礼服,翘首期盼与渥伦斯基的酒会重逢,竟难以忍受情欲的煎熬,在酒会开场前的等待瞬间与自己的礼服伴舞起来。不得不说,这真是一处神来之笔,把短暂的等待延长得一泻千里。这样极致的心理描摹,让台下的观众也跟着焦躁不安。

■ 《安娜·卡列尼娜》现场照,图 / 东方艺术中心

若说艾夫曼对于《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编,是“砍得只剩一条主线”,那么对于《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改编,则简直可以称作是“大逆不道”——不但砍去原著中最华彩的篇章《宗教大法官》,原著中弑父案的真凶、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则直接从艾夫曼的版本中销声匿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核心故事是一桩血案,自然会有悬疑解谜的成分,艾夫曼将这部将近八十万字的鸿篇巨制压缩成不到九十分钟的芭蕾舞剧后,尽管内容经过大规模裁剪和拼贴,但演出依旧考验观众,只不过观众需要做的,并非“捉凶”,而是理清台上的人物关系。

■ 《卡拉马佐夫兄弟》现场照,图 / 东方艺术中心

艾夫曼的版本中,男性角色保留了老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儿子德米特里、伊万和阿辽沙,女主人公则保留格露莘卡,还有一位穿着圣洁的修女,她的身份语焉不详,因为她似乎在原著里找不出相应的原型。甫一开场,一位穿着黑衣黑帽的年轻男子在台上翩翩起舞,他穿着肃穆,和随后登场的两个粗犷硬汉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三人共同构成演出的开场,这三人,自然就是老卡拉马佐夫的三个儿子,而他们三人究竟谁是谁,是需要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分析。

老卡拉马佐夫苍老而丑陋,他和大儿子德米特里陷入一段畸形的三角恋中,恋爱对象是热情奔放的格露莘卡。格露莘卡是辨识度最高的人物,不仅因为她是台上当之无愧的女主角,也因为她那一袭红裙及热情奔放的舞姿。同时与老卡拉马佐夫和格露莘卡发生纠葛的,无疑就是三兄弟中的大哥德米特里,他们的三人舞确定了德米特里的身份。

■ 《卡拉马佐夫兄弟》现场照,图 / 东方艺术中心

德米特里英俊时尚,像极了放荡不羁的摇滚乐手,而后德米特里又与另一位兄弟陷入一段三角关系中,这回的三人舞女主角,是前文中提到的那位一身洁白的修女。倘若熟悉原著,会知道大哥德米特里和二哥伊万也处于一段三角恋爱里,同时和他们有情感纠葛的另一位女主角卡捷琳娜,在原著中虽然不是修女,但她的含蓄内敛,和格露莘卡的热情奔放形成鲜明反差。

无论台上的这位修女是卡捷琳娜的化身,还是只是给全剧的宗教氛围奠定基调的功能性角色,但这段三人舞中的另一位男主角,基本可以确定是老二伊万,而剩下那位黑衣黑帽的,只可能是阿辽沙——毕竟阿辽沙是个圣徒,只有他才会远离尘世,他的禁欲系装扮,符号化了他不食人间烟火的特征。

■ 《卡拉马佐夫兄弟》现场照,图 / 东方艺术中心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原著几乎由对话撑起核心故事,而艾夫曼的芭蕾舞剧则完全不借用任何语言和文字,无论是旁白、对白还是多媒体字幕。不得不说这样的改编,真是艰巨的挑战。艾夫曼则用场景的反差,代替原著中人物性格的反差,台上前一秒还是肃穆的宗教仪式,后一秒立马陷入声色犬马的狂欢。第一幕以老卡拉马佐夫被杀告终,第二幕则主要呈现德米特里被当成杀人凶手抓起来后,在监狱里进行的自我救赎。尽管一直到剧终也没说清楚真凶是谁,但是主人公却最终洗清罪孽,沿着天梯,走向光明。可以说艾夫曼的改编,是借着《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外壳,讲述《罪与罚》的故事。

若说马林斯基重写实,艾夫曼则重写意,他仿佛默认进剧场的观众,都提前做好预习工作,他们有义务自己弄懂人物关系以及认清每个角色。这真是个任性创作的老头,可观众想看懂他,却任性不得。

Moro:

6秒前:“在那么多心理学研究中,我还是找不到像托尔斯泰小说这般的深度和强度,《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角性格的悲剧性,那种在理智与情感、责任与激情、良知与欲望间的挣扎,以及灵魂中黑暗与毁灭性的一面,是让我深感兴趣的地方。

张焕伟:

8秒前:倘若熟悉原著,会知道大哥德米特里和二哥伊万也处于一段三角恋爱里,同时和他们有情感纠葛的另一位女主角卡捷琳娜,在原著中虽然不是修女,但她的含蓄内敛,和格露莘卡的热情奔放形成鲜明反差。

雅尼莫尼:

3秒前:■ 《卡拉马佐夫兄弟》现场照,图 / 东方艺术中心

汤浅枫:

5秒前:■ 《卡拉马佐夫兄弟》现场照,图 / 东方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