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黄河之变系列报道 文化传承篇: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发布日期:2024-09-19 23:13

来源类型:同花顺财经 | 作者:Sayyid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2021年澳门历史记录完整版】【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大港澳结果记录表图片大全】【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49彩结果下载l】

  •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图片图表,就有关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并听取运城盐湖的形成发展和历史沿革介绍。


□中国水利报社采访组


大河奔腾,不舍昼夜。九曲黄河百折不挠,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4年来,黄河沿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物质”层面推进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精神”层面积极挖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用新时代黄河文化“大合唱”,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延续历史文脉 涵养文化自信

——创新形式引领公众走近黄河


黄河是古老的,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时,便在那里塑造我们的文明;但黄河又是新锐的,演进出的文化始终保持着自我革新的活力,不断输出先进的文化理念。


从地域维度看,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沿线孕育的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构成了庞大的黄河文化体系。


“我们坚持开门办文化,创新各种表达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系列文化产品和服务,凝聚各方力量,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宣传处副处长张焯文介绍。


8月26日,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黄河博物馆,游客时不时驻足观赏,沉浸在跨越千年的黄河故事中。


游客参观黄河博物馆 记者 迟诚 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在黄河的哺育下成长,要热爱黄河、爱护黄河。”……在博物馆一楼大厅,6名来自郑州惠济区银山路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在镜头前表达着对黄河的热爱。


“他们就是在黄河边长大的人,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正在为孩子拍摄视频的家长说。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


4年后,这座总陈列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有了许多新变化。“现在来参观的人明显变多了!我能感受到,大家越来越想了解黄河文化,越来越想了解‘母亲河’。”黄河博物馆工作人员宋姿漪说。


在博物馆“民族摇篮”展示区,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记录着从夏朝到北宋的3000多年间,人们逐黄河而居所产生的农耕、冶金、文字等。“著名的‘八大古都’,有5个都在黄河流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姿漪介绍。


越来越多的游客聚集在讲解员身边,不时主动提问,迫切想更全面地了解黄河、认识黄河。“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入了解过黄河,通过社会实践,我要把黄河故事带回校园,传播黄河文化。”渤海大学研究生张亦驰说。


当络绎不绝的游客参观黄河博物馆时,还有更多的人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黄河文化。


“一剧跨千年,最忆是河湟。”9月5日,由西宁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原创舞蹈诗《河湟》在青海大剧院展演,偌大的剧场座无虚席,现场叫好声不断。


通过舞蹈语言,反映河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岁月沉淀下的文化底蕴。10月中下旬,《河湟》将争取在沿黄九省区开展巡演。


4年来,像这种富有内涵、形式新颖的黄河文化宣传活动层出不穷。沿黄九省区深入挖掘利用黄河文化资源,将“黄河之水”融入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中,让黄河文化宣传的触角延伸得更远。


黄委联合流域九省区电视台制作推出《黄河文化大会》,指导河南省豫剧院三团编排大型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陕西利用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黄河独特的文化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内蒙古包头市举办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暨包头市第三届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通过创新的艺术设计挖掘、展示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2023年4月18日至19日,黄河文化论坛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沿黄九省区代表签署了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合作协议;7月11日,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暨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外文版发布仪式在山西省运城市举办,吸引世界游客享受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兼具开放性、包容性的黄河文化正带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走向更加辽阔的舞台。


立足治河实践 打造文化品牌

——将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


8月26日,黄河花园口水利风景区,小雨淅淅沥沥,并没有影响参观的游客。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黄河堤防工程的壮观,见证人民治黄的智慧结晶,还能了解黄河的过去与未来。


花园口记事广场石碑上刻录着1938年国民党制造的“花园口决堤”事件,通过浮雕等工艺向人们再现当年的场景。如今,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花园口水文站、花园口水质自动监测站,从历史的废墟上崛起,成为展现人民治黄成就的“窗口”。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了解治黄历史,全面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成果。”河南黄河河务局惠金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邹欣欣说。


依托32.14公里的黄河堤防,惠金黄河河务局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在险工、控导、引黄涵闸等工程融入黄河文化,形成将军坝、马渡观河等文化景点,让游客在观景中了解黄河历史。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记者 王鹏翔 摄


不仅让人们“走进来”,还要让文化“走出去”。今年,惠金黄河河务局打造“黄小惠带您游黄河”品牌,鼓励河务局职工在各工程文化景点录制短视频,在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出,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黄河的魅力。


“将防洪工程赋予文化气息,寓历史于观景中。”河南黄河河务局办公室副主任祖士保说,“河南黄河河务局近年来充分发挥黄河防洪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载体功能,相继建成8处河南黄河文化融合示范工程、23处治黄文化展厅,先后挂牌5家省级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并打造出全国首个以带状形式展现普法成效的‘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永久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43处、普法成果展览馆4个。”


2022年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还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打造“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品牌,依托501公里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建成10处研学实践基地,将黄河流域河南段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转化为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可亲近、可感知、可体验的研学产品。


“我们通过文旅融合,展现多年来的治黄实践、新时期国家的治黄方略,打造彰显黄河文化自信的重要旅游带。”祖士保介绍。


立足治河实践,工程与文化相融合的探索在全河铺展——


在黄河上游段,宁夏结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和滨河生态文化旅游岸线工程,大力开发黄河文化体验产品、滨河岸线乡村旅游产品等,培育一批黄河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在黄河由南向东的最后一“弯”,山西省运城市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沿黄河建设文旅整合经济带,将万荣后土祠、芮城大禹渡等散落在黄河沿岸的文化资源串联,打造绿色文化走廊。


在黄河下游段,山东黄河河务局系统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案例82处,让黄河堤防串联沿线生态景观、文化园区、遗址遗迹,初步形成了“两线多点连片”的黄河治理文化展示带。


…………


“截至2022年年底,全河已建成治河工程与黄河文化有机融合案例、黄河文化展示点等100余处。”张焯文说。


传承文化基因 绽放时代光芒

——挖掘传承黄河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的河,更是一条文明之河、精神之河。“水沙调控”的治理智慧、“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壮志豪情、“黄河宁,天下平”的家国情怀,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和精神品格。


在汛期来到济南天桥黄河边,总会听到一声声高亢嘹亮的埽工号子声。弘扬埽工号子、传承黄河文化,是天桥黄河河务局退休职工赵长河追逐的梦想。


赵长河喊黄河号子 张庆民 摄


“1977年,我刚参加治黄工作,便被‘老黄河’喊的号子声吸引。后来,我慢慢地接触学习,更加感受到号子声传递出的激昂向上的精神。”回忆起刚接触黄河号子的时光,赵长河津津乐道。


在济南泺口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赵长河指着展板上的一幅幅照片,细数着自己参加过的应急抢险工作:“2007年,我支援柴汶河抢险工作。2008年,我参加四川鱼儿沟水库抗震救灾。2012年,我参与黄河内蒙古磴口段险情救援……”


在参与抢险的过程中,赵长河也把黄河号子带到了当地。“大家一松劲啊,或者需要统一鼓劲的时候,我就喊两声号子,提醒队员们随时调整、步调一致。”赵长河说。


赵长河已退休10年,如今依然每天到黄河边走走,喊黄河号子的任务则交给了他的10多个徒弟,孙楠就是其中之一。


“这不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是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向上的精神传承。”接过“接力棒”,孙楠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总要独当一面,就像总书记说的,要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勤劳、务实。”2019年以来,他已经参与黄河抢险、演练10余次,常常在工作期间带领同事们喊起黄河号子。


沿黄河一路走一路看,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黄河文化背后,凝聚着中国之治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季节变化规律,依照时令进行农业生产,形成“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吸收、容纳不同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后,形成多元统一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


在与黄河的无数次斗争中,形成了不屈不挠、勇敢拼搏的民族精神;在黄河流域长期的农耕实践中,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


这些精神品质是黄河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碰撞出的精神内涵,也是沿黄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黄河保护治理有了有力法治保障。这是对人民治黄实践中经验智慧的凝练,更是新时代崭新的制度文化成果,将持续守护母亲河的岁岁安澜。


黄河保护法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作出规定,将文化与流域法治建设紧密联系到一起,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也必将在法律的层面更有力、更稳定、更持久地推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长河奔涌,文脉绵长。黄河儿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高站位、大力度、新举措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如今,新时代文化黄河守正创新,涌现出新的成果、展现出新的面貌,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采访组成员:王鹏翔 迟诚 石珊珊 时爽 郭琦)


来源 | 中国水利报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罗景月

校对 | 孟京

陈子由:

9秒前: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乔恩·拉威茨:

2秒前:赵长河已退休10年,如今依然每天到黄河边走走,喊黄河号子的任务则交给了他的10多个徒弟,孙楠就是其中之一。

方咏琳:

6秒前:”……在博物馆一楼大厅,6名来自郑州惠济区银山路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在镜头前表达着对黄河的热爱。

斯卡:

4秒前:“著名的‘八大古都’,有5个都在黄河流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