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团圆家宴让千年家风传承

发布日期:2024-09-19 18:21

来源类型:网易 | 作者:闪亮三姐妹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7777788888一肖一码】【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门王中王六码新澳门】【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2024新澳门资料大全免费新鼬】

[春节特刊]一顿团圆家宴让千年家风传承

中国饮食讲究“礼”,所谓“进食之礼”,大意上指一个人在吃饭(进食)时,所需要(体现)的礼节,是一个人家教修养的体现。饮食礼仪、餐桌文化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伦理价值观念,也是许多家庭家风家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全国各地都有各具特色的饮食习俗,人们通过传承或革新这些饮食习俗,表达出孝老敬亲、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念。

[春节特刊]在拜年祝福声里寻乡风

一声“过年好”蕴含了多少浓浓的情谊,承载了对亲朋好友最真挚的祝福。新的一年也在这一声问候中开启。走街串巷、拱手让揖,人们互送礼物,也互赠真心,用各自的方式拜年。拜年不仅是表达孝、表达团结互助、和谐的传统方式;拜年的礼数、形式和讲究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俗、优良家风。新的一年,赏见各地走亲访友的新旧拜年习俗和诚挚祝福,感受别样的拜年乡风。

[春节特刊]节日里行年俗尽孝道

“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作首。”家风传承首在传统孝道的发扬光大,孝道是家风的源头,是家风的根本和基础,唯有后辈尽其教孝道,长辈的教导才得以传承,祖训家风才不被遗忘。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在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其乐融融的时候,除了互道祝福,很多家庭也借此机会,以不同的形式教导子女传承良好的家风祖训,甚至将尽孝道化为特定的年俗,而子女们也在年俗中尽己心意,各行孝道。

[春节特刊]百年手艺中的家风印记

春节来临,正是忙年之际,家家户户沿袭老传统置备着“年”货。生动的剪纸、美味的糕点、传统的本地菜…把传统春节的气氛烘托得愈加浓烈。这些手艺人作为旧时年味的传承者经营着祖辈留下来的事业。他们有着自己的内心坚守,或许只有寥寥数字,却沿袭百年,成为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手艺人身上闪烁着诚信、善良、恪守规矩的美德之光。他们以自己的高尚和坚持,塑造并传承着各自美好的家风。春节到来之际,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传承世家里的优良家风。

[春节特刊] 在"春联故事"中守望乡愁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大门上、渔船上、粮仓上处处都洋溢着喜气祥和;春联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蕴含着家族的家风、铭记着故乡的乡愁,已然成为传统文化的缩影和表征。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品读发生在乡里间的“春联故事”,感念乡情,感受乡风。

【第24期】"文堂乡约家法"流传至今的徽州弟子规

徽州,是中国版图上的一个特殊区域,这里生态优美、群山掩映;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这里是中国理学的发源地,这里有悠久灿烂的徽州文明。就在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祁门县,有一个文堂村,从明朝1572年以来,制定了《文堂乡约家法》。近五百年来,村民延绵几十代,但当时制定的村规民约家法始终在延续。

【第23期】横沙古村不忘祖训 重视教育书香馥郁

横沙村的古建筑主要分布在横沙大街、福聚直街、沙头东大街、横沙北正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横沙大街一带,这里集中了全村大部分古建筑。在这条宽3米,长不足300米的巷子里,聚集了52间明清年间的私塾。信步所至,全是古意盎然的私塾和祠堂,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因而被称为横沙书香街,名扬海内外。

【第22期】"家训牌匾"促文明 思想活了日子也富了

贵州省桐梓县在“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中,不断创新创建方式,以"家训促文明"活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效推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通过耳濡目染,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生活文明的良好村风。

【第21期】张家洼以孝治村促和谐 打造幸福新家园

张家洼村位于青州市弥河镇西南部山区,现有110户,400人,党员23名。2003年探索实施了“以孝治村”,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全村倡树起了敬老爱老的和谐风尚,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山区小村建设和谐新家园的路子。

【法治特刊】讲述清风正气的家训故事

陕西有“四知”清白家风名扬海内外,赤峰有法律为纲之祖训促使全家做普法遵法典范,福建龙岩市永定区郑茂富家以法制祖训为早教课堂,鞍山海城小新村以尚氏祖训为载体抓乡风文明建设……家风具有信仰的力量,支配着家族成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决定着整个家族乃至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第20期】王阳明"三字经"家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恭谦,循礼仪……”这是五百多年前,王阳明在家书中对长子正宪的“三字经”家训。正德十三年,王阳明功成名就,萌生出归乡隐居之念,此时,正是朝廷需要他出力效忠之时,岂能让他回家清闲。家中正宪儿,时年十一岁,正处切须教训之时。王阳明趁回家之便,随带一纸“家训”以教训儿子,也希望家人对正宪儿严加教训,读书学礼,从“心地”开始,以德行着手,将儿子培养成为“良士”。

【第19期】"筠连模式"乡风文明 催生美丽新村建设

“有女不嫁猫咡湾,那里只有乱石山,土地贫瘠路难走,一天只吃一两餐。” 是这村子10年前的真实写照。经过十余年的跨越发展,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昔日的“石头村”,如今已是人人向往的“聚宝盆”、“明星村”。

【第18期】翰林门第宰相家风 陈氏家训成核心文化

陈氏家族历史上共有大小官员和诗人三十多位,是典型的翰林门第、宰相家风,成为中国清代北方文化大家族。康熙皇帝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表彰陈廷敬的风度:横经召视草,记事翼鸿毛。礼义传家训,清新授紫毫。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何似升平相,开怀宫锦袍。其中“礼义传家训”,是说陈廷敬的陈氏家族是把礼义道德作为家训代代相传的。

【第17期】"颜氏家训"孝悌家风 德孝先行教育为重

颜氏家族经过上千年发展,名人辈出,更有《颜氏家训》成为中国家训之鼻祖。颜氏家族的发展与其以孝治家、德孝先行、重视教育的家训分不开。颜含的“孝悌”典范,杲、真二公的爱国思想、民族气节和“颜体”书法艺术,不仅为临沂当地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产,而且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6期】土楼楹联上的家训 客家人的家国情怀

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是龙岩永定客家土楼的代表之一。由洪坑林氏21世孙林逊之设计,建造于1912年,历时五年建成,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这座圆楼占地约5000平方米,分内外2圈,外圈4层,高16米,共有房间208间,最多时容纳130多人居住,称得上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典范”的土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材”;“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这些楹联镌刻在土楼之中,格外独特。振成楼以其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200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15期】花峡峪村提炼家规 做出对社会道德承诺

家训是一个家庭对社会做出的道德承诺。2014年,东港开始在全区整理和搜集优秀家风家训,以寻常人家的家风家训为主体,通过简明易懂的家风家训,唤醒遗忘在人们记忆中的好作风好品质。这一方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东港区已有12万家庭建立了家庭档案、整理提炼家训。最大限度的激发群众的道德自觉。

【重阳特刊】这些年长辈们教给我们的道理

在首都北京,有一家人自发组织家庭成员创办《家报》记录一个家族的点滴,这是一种传承;在合肥,有一家人每年春节长辈都用家书的方式给儿孙们寄语,这也是一种传承;在沈阳,有一位长辈用自己百年经历诉说勤俭与感恩;在深圳,一家人用书法作品“常乐”传递积极乐观的精神……这些是家风,都在传递着长辈们的殷殷期望,都在记录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和孝恭俭”。

【第14期】伊金霍洛人崇德向善 家规家训牢记心中

它有广袤无垠的草原,有现代工业的文明,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深深眷恋的地方,它就是美丽的天骄圣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祖辈们用自己的懿德良行熏渍陶然着子孙后代,吐故纳新的优秀家风,不断吹拂着伊金霍洛人崇德向善,传承弘扬了伊金霍洛旗的优秀品质。

【第13期】成都土桥扬"孝善文化" 好家风促好乡风

好家风是什么?好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好家风是行到水穷处的坐看云起;好家风是干涸沙漠中的一缕清泉;好家风是风雨晚归路上的那盏明灯。人生岁月中因着好家风的陪伴,再艰难的旅程也将不再孤单。

【第12期】纪律和规矩是家风 延安黄龙的家国情怀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20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延安的文化因其得名,延安人的家国情怀,严谨作风,融进延安人的血脉,流了寻常百姓家。

【特刊05】敢讲真话不搞特殊 严厉家规孕育好家风

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领导人的耿飚敢讲真话,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虽然身居高位,但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特刊04】传承革命家风 湖南讲好"有温度的故事"

开国将军钟伟“告诫子孙不占便宜,不捞好处,要靠自己本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规家训;已故著名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原院士刘筠“赤诚报国,代代相传”等近现代湘籍名人的家风故事;澧水河畔好渔户李启铣家族几辈人“打鱼救人积渔德”等普通家庭的优良家风,一篇篇“湖湘好家风”的报道,在三湘大地掀起一股“宣传好家风、传承好家风“的热潮。 今年4月,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文明办的联合组织下,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文明网等湖南主流媒体,联合推出“湖湘好家风”专栏和专题,讲述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湖湘名人和普通家庭的感人家风故事,共推出50多篇、12万余字,深受读者和网友好评。

【特刊03】铁军作风延续心中 优良传统孕育儿孙

朱于尧是一名抗战老兵,1943年参加游击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转战到大西南等大型的战役。一辈子的戎马生涯,造就了老人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吃大苦、耐大劳的优秀品质,突显出老人曾经身为军人的直率和爽朗。“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是老人视为珍宝的风尚,并将这些优良作风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特刊02】 祖孙三代的共同选择 好男就该去当兵

在慈溪市古塘街道太屺村, 有这样一户既普通又特殊的家庭,门楣上悬挂着的“光荣之家”匾牌,诉说着童家的荣誉:祖孙三代,三人服役,军人家风,代代相传,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在过去苦难与光辉并存的时代里,爷爷童张康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父亲童周余受爷爷影响,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积极参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童黎亮从小受家庭熏陶,也于2009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一家三代人共同书写着花样年华的选择——19岁我们去当兵。

【特刊01】两代人续写荣军梦 用行动铸造军人家风

“我是受到堂兄的影响,走向战场。打仗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我的父母兄弟。战争结束,我回家务农,脱了身上的军装,却脱不掉心中的军装。于是,我把我的小儿子送到了部队。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家风,但它却真真切切地在我家繁衍生息。”抗战老兵李全旋这样说道。90岁的老人李全旋兴致勃勃的唱响《七七卢沟桥之歌》,“黄浦江边响起的炮声,加强了我们抗战的心……拿起最后一支枪,流尽最后一滴血……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

【第11期】赣州象塘村忠孝传家 演绎乡村感恩故事

在象塘村,流传着“忠孝传家”的家规,也代代相传着钟康进和荷恩堂的故事。《钟氏家谱》载:仲銮长子,万禄字天爵,生于明代成化戊子(公元1468年)三月二十五日,奉例纳七品散官苛身。生子有七,养子一。养子钟康进勤勉好学,正德十二年金榜题名,高中榜首,官居江西巡抚。康进仕显后孝悌有加,知恩图报,建造“荷恩堂”,以记养父抚育之恩。万禄亲生七子感弟孝悌,乃于“荷恩堂”西北面建“禄公祠”,以谢父恩。堂、祠皆建筑精湛、坚固美观,遥相映衬,堪称彰显感恩建筑之杰作,享誉桑梓,传为美谈。

【第10期】淄博周村"毕式家风" 筑牢家风共建和谐

明清时期,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古商业的兴盛,得益于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踏实做事,为古代周村带来不少商机。1904年,周村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成为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如今的周村,在充分审视古商业城市发展的历史中,选择以“毕氏家族”的家训为人文规矩,铸就区域发展之魂——家风。

【第09期】"五大家族"好家风 促准格尔旗生活幸福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滚滚黄河水从这里流淌而过,沉淀下了古老灿烂的文明,它因十二座古城遗址而得名,民间传说此城是北宋杨家将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淳朴的民风。兴胜店是十二连城乡的一个小村庄,内蒙古萨拉齐的“兴胜苑”商号曾在此设分店,这里的聚居的大家族都有着自己的家风,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教化儿女子孙,一代又一代,传递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幸福的追求。

【第08期】巧家儿女用爱诉家风 家训家道深入人心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药山镇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震源距离县城40公里……”2013年2月19日,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对巧家地震进行了播报。这种自然灾害的活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巧家县的青壮年选择了外出打工。这一事实,让更多地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父母的角色缺位,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巧家县进行了一次针对孩子、家长双方的抽样调查,认真分析现状,从政策上、生活中给予支持与帮扶。

【第07期】"慈孝之乡"渝北古路 教化人心传承家风

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是往下的传承,孝是往上的追溯。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见,慈孝,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渝北,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孕育的文化悄然无声地滋养着灵魂,让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它所拥有的慈孝这种品质也如玉一般,温和圆润,散发着温馨的道德光芒——它就是古路镇。

【第06期】浸在歌声里的村落 吕家河民歌传家风

吕家河村位于武当山麓,深受巴蜀文化、秦楚文化、神农架文化与武当道教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民歌文化丰富多彩,被誉为“汉民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流传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汉族民歌,曲调十分优美。无事不歌是吕家河村人的天生本领,歌声仿佛是他们相互交流的“第二语言”。近年来,丹江口市官山镇新编了“十劝郎”、“十劝清廉”、“十大劝”、“清廉十劝”等一批宣传乡风文明、革除生活陋习、鼓励亲人廉洁从政的民歌,唱响文明家风。

【第05期】"复古融今"新举措 打造金村村的新风貌

2015年3月27日,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在金村村调研参观时说道:“这样的环境非常舒适,很适合人居,保持了农村原生态的环境”。可曾想,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经济薄弱村,环境脏乱差,社会矛盾比较复杂。如今的金村村把治村着眼点放在“道德立村,文化立村”上,着力挖掘、利用乡间典籍、家风家训、新旧乡贤、民俗文化等“复古”资源开展说教,提升了文化古村美誉度、百姓满意度,金村进入经济领先的党委村行列、成为精神文明参观点,创建成为苏州市文明村、省三星级康居村,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第04期】临沂朱村家训促发展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是早期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八路军进驻临沭的第一个村庄、老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歌曲《沭河的歌声》的创作的源头。“沭河好风光,庄庄相连多么长,土地肥来人口广,庄稼人勇敢有胆量。……”1943年12月《沭河的歌声》吹响了临沭抗日的号角,70年后,这首歌曲再次唤起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朱村王氏,以这种处事态度,延续着历史、守护着家训,如今这些家训得以传承并再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03期】宁夏平罗干部以身作则 家风更是民风

家训乃古今高明之家为谋求永续经营发展,立言训诫子孙而流传后世的珍贵文献。在宁夏平罗这片热土上,俞德渊一生都特别注重家庭、家族的教育,留下了数量颇多的家训文献,在社会道德风尚方面,对当地社会和家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02期】佛山:寻找那些散落在乡镇里的好家风

有一座城市,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一座城市,是粤剧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兴盛之地;有一座城市,地处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及东南亚的交汇处,东接广州,南邻港澳……它就是广东佛山。佛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历史积淀,继承和传递着祖辈的“价值信仰”——佛山家风。

【第01期】常德夹山"治家格言"弘扬美德改变生活

“夹山父老,诲汝谆谆。治家格言,字字千金。传家二字耕与读,败家二字盗与奸,破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俭与勤……”5月10日下午,石门夹山镇官渡桥小学的一群女生背对着宣传栏,展开格言背诵比赛。“格言朗朗上口,我在格言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其中一位女生这样说道。“治家格言”的出现,源于2011年夹山镇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基层实践以及实地调研中的发现。

《风从垄上来》开栏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代诗人王豫的《蕉窗日记》中充分表达了家和乡睦的内在关系。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在全社会开展家风建设,是以小切口将宏大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得更加具象、丰满、生动的有效途径。

Sanjay:

9秒前: [春节特刊]一顿团圆家宴让千年家风传承中国饮食讲究“礼”,所谓“进食之礼”,大意上指一个人在吃饭(进食)时,所需要(体现)的礼节,是一个人家教修养的体现。

Lynch:

1秒前:在过去苦难与光辉并存的时代里,爷爷童张康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父亲童周余受爷爷影响,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积极参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童黎亮从小受家庭熏陶,也于2009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Ineson:

4秒前: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渡部猛:

2秒前:何似升平相,开怀宫锦袍。